-

大众新闻聚焦报道!全栈智链·重构农耕 潍坊汇金海以智慧创新定义中国农业新范式

2025-07-24

2025-07-22 19:29:09 来源: 大众网 作者: 王帅

大众网记者 王帅 潍坊报道

  潍坊汇金海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,经过十年的磨炼,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。同时作为山东省智慧种植标准示范基地,一直以来专注于农业种植的智能化、标准化与自动化。公司通过与青岛农业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,首创水肥智能决策模型,破解了农业智能装备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,开发出全自动精准管理系统,在节水减肥、缓解面源污染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。其技术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承担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子课题,并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欧合作项目进行全球示范推广。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梁斌教授领衔的团队,为企业注入强劲科研动能。

  作为智慧农业的破壁者,“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种植管控装备,被中国农学会给出了‘整体世界先进,部分世界领先’的评价”,公司董事长徐宝刚介绍说,“之所以得此评价,也是基于所研发的设备不再依赖人的种植经验,实现了全自动的托管。”推动了我国农业从“经验种植”向“算法种植”转型。目前技术成果已落地全国35个省市150余个项目,管理高标准农田12万余亩,适配作物品种超110种。凭借多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的技术沉淀,以及覆盖设施农业智能管控、远程监测等领域的成熟解决方案,公司在智慧农业行业稳居前列,展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标杆力量。

图片

破解农业困局:智能种植装备研发的必然选择

  谈及为何研制智能种植管控装备,徐宝刚有着他的看法。“我国作为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,农业用水效率低下与化肥滥用问题尤为突出。61.4%的淡水耗于农业领域却有一半被浪费,35%的全球化肥投入仅换得6%的全球作物产出”,传统“大水大肥”经验式种植正加速土壤板结、地下水污染等生态危机。“再者就是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,现在从事农业种植的大多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,或许过个几年他们就干不动了,那谁来种地?”基于“未来谁种地”的农业存续拷问,徐宝刚意识到必须通过科技手段重构种植逻辑,让智能化装备替代人力缺口,破解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的时代课题。

  扎根“中国农业看山东,山东农业看潍坊”的产业高地,汇金海聚焦国家一号文件“深度节水、减肥增效”战略要求开展技术攻关。传统说教式环保倡导治标难治本,只有将种植决策转化为智能算法,让设备自动执行精准水肥调控,才能根治面源污染顽疾。借助潍坊农业规模化基础优势,通过构建水肥智能决策模型与自动化管控系统,既解决农民体力衰退难以胜任精细管理的问题,又突破“减少投入必致减产”的传统认知怪圈,用技术革新为农业现代化开辟可持续路径。

图片

智启新农:全栈智能种植系统开启精准农业新纪元

  依托物联网传感矩阵与双模型融合算法,汇金海构建起覆盖光温水气肥全要素的精准调控体系。以番茄种植为例,系统通过实时解析根部含水量等28项指标,首次将土壤湿度精准稳定在田间持水量的73%-76%黄金区间,同步动态匹配日需营养方案。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,氮肥利用率由行业均值18.6%跃升至超50%,单方水番茄产量达56公斤,显著超越荷兰模式的45公斤基准线。“经过多个试验基地验证,该系统可实现节水60%、节肥50%、节省人工30%以上,有效提升了水肥利用效率、减少了面源污染、降低了生产成本”,徐宝刚介绍说。汇金海的成功实践,重构了“高产优质-资源集约-生态友好”的种植新范式。

  从纳米级土壤传感器到边缘计算网关,从嵌入式控制芯片到作物模型APP,全链路核心技术完成国产化突破。67项知识产权构筑护城河体系,12项发明专利中的全球首创新型土壤墒情预测算法为美国专利。正是这种全栈自研能力,使汇金海在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竞标中,成为唯一击败院士团队的民营企业,主导设施农业智能管控等4项核心课题。其自主研发的作物生长模型被纳入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推荐名录。随着中欧合作项目的落地推进,这套融合东方农耕智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,正输出至法国普罗旺斯温室群、荷兰瓦赫宁根实验基地等32个国家和地区,为全球农业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。

图片

全域赋能:智慧种植系统绘就中国现代农业新版图

  汇金海智能种植管控装备在多地农业发展中展现出强大赋能作用,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科技力量。在山东崔岭西村项目基地,该装备的引入助力园区实现智能化、自动化、精准化发展,结合“数智技术提升产业素质+专业农服实现智能化管理+智能精准管控装备带动节本增效”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,不仅提升了当地形象品牌与“崔西一品”的含金量,还通过实验比较形成可推广的管理经验数据,致力于打造示范引领全国的“崔岭西模式”;内蒙古通辽奈曼旗哈沙图村作为国家自然基金委对口帮扶村,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,凭借该装备让种植的甜瓜、南瓜、辣椒等作物产量和品质稳居当地前列,打造的“乡村振兴样板间”登上央视《新闻联播》,为北方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经验。

  从云南洱海之滨到新疆兵团驻地,汇金海智能种植系统跨越地理纬度释放效能,体现在不同地域、作物和种植条件下的广泛适用性与显著成效上。云南大理洱海研究院使用大田版装备种植甜玉米,生长期68天亩产达3200斤,较农户水平提高33%,收购价也更高,让农户收益增加;新疆十二师建设兵团借助该装备,成功解决多作物、多基质种植管理难题,同时管理水果黄瓜、贝贝南瓜、西瓜三种作物及椰糠、土壤两种基质,实现增产提质,成为科技援疆的典型,有力推动了边疆农业现代化。

图片

数字新农人:科技主播重塑中国乡村振兴新范式

  徐宝刚作为新时代农业科技推广的先锋,自2023年起创新性打造“农业科普主播”角色,以短视频为载体构建智慧农业传播矩阵。他通过视频号、抖音等平台,系统展示智能种植技术应用场景、作物全周期管理及产业经济效益,将复杂的农业科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视听内容,单条视频最高突破百万播放量。其内容涵盖技术落地案例、植保知识科普、农业政策解读三大维度,形成覆盖全国农业从业者的数字化技术传播网络,视频号与抖音累计触达用户超10万,有效弥合了科研与田间实践的信息鸿沟。

  在产业转化层面,他通过可视化呈现投入产出比、区域适配性等关键数据,为中小农户提供可复制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。社会贡献方面,其打造的“中国智慧农业瞭望台”不仅加速了现代农业技术下沉,更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数字素养,推动行业从经验种植向数据驱动转型。这种“科研-传播-应用”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,彰显了科技工作者以知识反哺社会的时代担当,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数字化赋能范式。

图片

  针对未来智慧农业数字化的应用,徐宝刚有着他的见解,“首先不论从事农业哪一块领域,还是要务实一个判断标准,就是能否给种植主体带来降本增效的效果,不能只空喊口号。此外,我们也在想办法参与一些国家级的智慧标准的起草,尤其是传感器数据的准确性,这对于国家智慧农业发展也起着关键性作用。”现如今,汇金海拥有自己的硬件软件团队及作物模型研发团队,所提供的数据,极大改善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中受人影响这一因素,种植作物的品质与产量得到强有力的保证。

  十年深耕,潍坊汇金海以“硬科技+深场景”重构中国农业DNA——这家从“中国菜篮子”崛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以独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与双模型融合算法,冲破国际技术封锁线,打造出全球首个适配过百种作物的全栈智能种植系统。汇金海不仅书写了“算法种植”的时代答卷,更以“科技主播”的新农人范式,让智慧农业跨越数字鸿沟直抵田间地头。从潍坊模式的技术突围到中欧项目的全球输出,从数字农民培育到乡村振兴样板打造,汇金海正以智能装备为犁铧,在田间地头书写着“让天下没有难种的地”的科技誓言,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绘制出一条可复制、可测量、可持续的进化路径。



分享